top of page

<老M砲傳奇第二部>

大鵬過彎第一招:人車合一,蓋世江湖撿便宜!

上次講到2012年11月PIC 獨走賽,成績做出2: 04.9


隔了一個月,12月重新調教設定:

阻尼及彈簧調校設定的Apollo V1避震, 輪胎還是使用飛達595RSR, 前輪尺寸255/35-18, 後輪則昇級到265/35-18, 引擎還是遍尋名醫無解的3.0L 260PS M-Power, 車身含駕駛總重約1400kg,總算在無他車干擾狀況下作出單圈2分02.5秒的時間。


在那眾GT廠車(Porsche 997/996 Carrera Cup Car)、Class II 房車(Honda FN2 Civic)使用全光頭胎還不能破1分50秒單圈的時期,這用一般街道用性能跑胎作2分出頭的成績已是非常令人鼓舞!


為什麼呢?


以當時來說,相近的競爭對手是天才車手Jaku 用最新的新世代86、Scion FR-S手排跑車使用255/40-17 Hankook RS3跑胎作出的2分02.9秒;以及另一位獨走賽FR 渦輪動力組冠軍街車由蒼兄駕駛、使用500+匹馬力Nissan RB26 , Skyline R32 GTR六缸渦輪引擎的寬體暴改Nissan S14 Silvia,同樣使用街跑胎所作的2分00秒整圈速,這樣比較下來應該可以明白了吧!


除了車子的底盤調教,自我駕駛技術的分析訓練也是重點,那時我下載了Jaku駕駛Scion FR-S的車內影片,與自己的影片作同步比對,努力尋找駕駛路線、加減速時機的差異點,並進而找出改進的方向。


而其實要在賽道作出好成績,

對車手而言除了勤加練習之外,還是練習!(不是廢話嗎...)

但!是!所謂「練習」當然不是只有在賽道上傻傻地、漫無目的地開車就會進步的,


來,同學,重點劃下來:


要求秒數的進步,你得將每個彎道拆解開來作GPS衛星軌跡路線及速度數據的分析,然後要能冷靜地思考每個彎道的攻略、測試並練習不同的走線、油門與煞車的收放時機;最佳的路線及加減速時機拿捏,這幾個步驟,是需要不斷的練習,到能夠每一圈都能秒差很小地確實達標,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


如果大家有看F1賽車的排位測時轉播,會發現常常前十名的單圈成績,都在1秒的範圍之內,千分之一秒的差異就會是決勝關鍵;F-1決賽中,五、六十圈的比賽裡,往往中途進站換胎加油之前,只要沒有他車干擾,車手單圈時間是只會零點幾秒零點幾秒地愈來愈快(因為油料消耗而載重減輕),頂尖賽車選手的操駕精準度當然就得要非常非常地講究。因此車手自我練習的要求就得做到平均單圈時間秒差起碼不超過0.5秒*!


到這裡還沒有睡著的同學,看一下黑板來上數學課:


在賽道彎道裡,0.5秒的意義代表著什麼呢?


舉個例,

以90 km/h的彎道速度而言,

90 km時速,90,000.- m/h = 90,000.-m / 3,600.- (sec./h) = 25m/sec.

代表著每秒行進25公尺、每0.1秒行進2.5公尺;


0.5秒就是12.5公尺的距離,就相當於將近三個車身長度的距離!!


這樣有沒有懂!?

以最理想過彎路徑而言,早了半秒減速進彎,可能導致進彎的速度太慢、出彎速度也跟著過慢,到下一個彎道時可能要多花1秒甚至1.5秒以上的時間;而晚了半秒減速進彎、則是入彎點衝過頭,很可能就是衝入緩衝區或是失控撞車!


一句話:

「最快的彎速帶你親牆頭,正確的過彎帶你衝第一!」


以大鵬灣3.5km、16個彎道來說,單圈0.5秒的秒差意味著,平均每個彎道0.03秒的快慢,以此類推,往往一個彎道的小小失誤常常就會花掉半秒以上;若是有仔細分析這些賽道數據,就會發現許許多多賽道時間和車輛設定的「毫秒奧妙」!


賽道駕車,對車手講求的就是對車輛「減速、過彎、加速」性能的精確掌控,駕駛對速度的掌握得要精確到0.2秒以內的程度才行,愈快的行駛速度,操控動作的敏銳度就必須更高!! 因此要在賽道上享受馳騁快感,駕駛也是需要訓練的!







回來講古,

2013年03月23/24日 Option OTGP 第一戰



3月23日

GP1測時排位: 2: 00.0 s


改裝項目: 國產Apollo V1避震器, 美國Hoosier R6 有紋熱熔胎, 前245/35-18, 後255/35-18; 3.0L NA S50B30引擎260PS, 比賽車總重(含駕駛及燃油等)約1380kg


經過非常非常初步的廠車化改造,老M砲首次裝上了賽事規則許可的「有紋熱熔胎」,前245/35-18及後255/35-18 美國Hoosier R6:實際胎寬達270mm的巨大寬度,也是未作寬體改裝的老M3所能容納的最寬尺寸來測試。


也試著先使用了「超低」的4.1終傳尾牙(原廠E36 M3終傳為前期五速的3.15、後期六速的3.23),測出2:00.225的最速單圈(平均五圈都在2:01內),但4.1的終傳對很久沒碰爭先賽事的中年大叔來說,開起來真的是忙地不可開交,要頻頻換檔,一不小心就會換檔失誤! 於是為了要在激烈緊張的爭先賽中減少失誤的機率,決定還是換上先前較疏的3.64尾牙,可以在好幾個直綫少一次的進退檔動作!


這個改變之後開起來真是輕鬆許多,可以比較專心的轉彎及剎車, Qualify測時排位也再快了一些些,來到2分00.002秒,平均單圈也都在2分00.3秒之內,大直路尾速作到了172km/h!


在 GP1 2WD組排位第三,排在賽前2WD奪冠大熱門排位時間1:57.5蒼兄駕駛的500+匹寬體Nissan S14,以及一部由許兄駕駛1分59的Lexus IS250 暴改渦輪車之後。另一部賽前E36老M砲視為NA勁敵,同為BMW六缸 M砲的E46 M3 (較E36 M3年輕約十歲,原廠就有寬體輪拱的第三代BMW M3),則以些許不到1秒的差距,排在大叔的二代 M3後面一位!


3月24日

OTGP Rd.1, GP1 2WD 組 (撿來的)亞軍

週日的GP1決賽起跑,很可惜那部2WD排第四的E46 M3因為故障提前退賽,剩下老M砲獨自對抗一堆日系暴改渦輪怪獸:看起來每一台都是400、500匹馬力的渦輪巨砲...此時另一部日籍車手小牧的右駕Toyota Chaser turbo也從後面超越。


在2WD組,蒼兄的RB26引擎Silvia S14領先,然後是許兄的IS250 Turbo和 小牧選手的Chaser Turbo,J這部3000cc N/A的老M砲則跟在第四位;老M砲一路跟著前面排第二丶第三的Lexus IS250 Turbo和Toyota Chaser Turbo, 每每進到多彎區段(T3 ~ T16號彎), 老M3總能追貼到前面這兩台渦輪怪獸, 但一出大直綫,就又被活生生地拉開距離,就這樣起起落落了十圈,好不傷心….


賽事進行到了第十一圈,

過完T2號彎,小牧的渦輪Chaser忽然慢了下來靠邊,大叔心中賊喜: 「小心撐完就有盃子可以拿了!」 再轉過幾個彎,來到九號彎....

What!?2WD組領先的蒼兄那台渦輪S14埋欄!兩部領先車竟都在這倒數第二圈栽了!比到最後,居然撿了大便宜,這部虛弱的3000 cc NA 自然進氣引擎的老M砲撿了一個亞軍…

那時我就有了一個深刻的教訓:

短短12圈的短程衝刺,假如耐用性不足,而無法完成比賽,那麼改得再強,也不能算通過改裝的基本技術門檻!


在這個以各大改裝店家火力展現的戰場上,常常只著重在車輛性能的提升,較少會去注意到機件耐用性的問題,至於駕駛操作介面的難易度搭配,就更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環!要開賽道,真的要特別注意到這個部分,賽車在怎麼性能強勁,總還是要由車手去操控,賽車若是快過車手的駕馭能力,不僅發揮不出它的性能潛力,也很容易會造成危險!


雖然是老人碎念,即使還沒有恢復PIC爭先賽的時刻,希望各位同學改裝也還是要多注意耐用性問題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胎燒啊!


好了,打字很累,下次再講老M砲闖大鵬武林江湖史...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